本页是<洛阳市洛龙区教育局>介绍页面,非官方站点,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

洛阳市洛龙区教育局

阅读:314 页面更新时间:2016-06-29 10:03
单位介绍

洛阳郊区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。西周时周公创立“成周”学制,都城始设国学在京郊则有乡学。此后,至北宋建立河南府学,而明代洛阳县学建于县城东郊,社学、书院相继发展。至清,设府学1所,县学1所,有涧西、洛浦等书院和谷水镇、唐屯、孙旗屯、枣园村计4处私塾,义学遍布城乡。
清末,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河南府和洛阳县奉谕改建中学堂和小学堂,到宣统三年(1911年),洛阳县有高等小学堂3所,初等小学堂45所。
民国以后,教育逐渐发展。民国6年(1917年)在关林庙创办尚斌高小,高等小学堂增至6所,国民小学亦达200余处。民国16年(1927年)李屯樱麓初小成立。次年,高等小学发展到15所,义务小学已达291处。延至民国36年(1947年)秋,中、小学增至46处,保国民学校多达576所。
洛阳解放后,全县农村小学531所。县人民政府为改变过去中等学校多集中于县城的状况,面向农村发展农村中等教育,先后在关林创办初级师范学校,在平乐、李村、麻屯各设中学1所,使农村学生就近入学。1955年县制撤销后,辖区完小17所,220多个行政村都设有初小。
1957~1965年,教育工作一度受到“左”的思想影响,走过曲折的道路,特别在“文化大革命”(1966年~1976年)时期,中小学停课闹革命,使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。
1978年12月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认真贯彻“德、智、体”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,逐步完善了教学法规,使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。1985年经河南省检查验收给郊区颁发了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。1990年全区有小学199所,初中35所,完中3所,高中5所,职业高中、成人中专、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,计有学生73000多人,教职工3300多名。育红班198处227班,幼儿班8377人,幼儿教师319名。教学工作中评出党员19名,教师、教育工作者150名;市级“三好学生”和“学生干部”125名。在改善校容校貌达标活动中,有94所学校达标,23所学校达到区级标准。此外,郊区境内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外语学院、洛阳师范专科学校等11所院校,每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。
2013年,龙盛中学、龙盛小学、一实小龙康校区建成投用,新建改扩建中小学、幼儿园23所,成功引进百年名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,涉及近4万名中小学生的取暖降温工程全部完成,荣获河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区称号。

免责声明:
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
单位资料
单位地图